“你們在前方守護生命,我們在后方守護你們!”
2月28日晚8點半,浦東新區周浦智慧產業園區門口,陸續有人來到保安處登記。
“去哪里?”“誠格。”
“是來做志愿者的嗎?”“對的對的。”
保安用手一指:“亮燈的那棟。”
非常好找。
因為,上海誠格安全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所在的3號樓,是此時園區內燈火通明的一棟。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無數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而他們的“戰衣”——醫用防護服緊缺的消息,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作為被納入國家防疫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名單的上海企業之一,誠格緊急轉產普通和醫用兩類防護服。工人們在經過培訓之后,日夜輪班,把所有力量都撲到了生產線上。輔助工人方面,卻出現了人力缺口。
“你們在前方守護生命,我們在后方守護你們!”由浦東新區團委發起的志愿者團隊,迅速填補了這塊空缺。
從2月10日至今的20天時間里,僅在誠格一家工廠,已累計安排志愿者上崗約750人次,服務時長超過7600小時,完成防護服質檢、貼標、整理、裝箱近4萬件。
從事財務工作的李丹霞,在上了一天班之后來到誠格,這已經是她第三次參與晚上9點到凌晨5點的志愿者輪班了。“這些天關于醫護工作者的新聞,看得太令人揪心了。每個志愿者從心底里都有種緊迫感,就覺得我們手快一點,多做一點,就是給前線多一點的保護。要說不累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對比在前線的那些人,這點累就真的算不上什么。”誠格的生產車間內,貼著這樣的大幅標語:“我們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守護一個家庭。”
這些熱心的上海“守滬者”們,也藉由這個機會,成為更多人、更多城市的“守護者”。
見證上海速度!
企業5天轉產,
超700名志愿者半天到位
在此次疫情之前,上海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上海誠格安全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原本生產的是服務于高溫、電弧等工業環境的專業阻燃防護服。
1月27日,誠格接到上海市經信委應急征用通知,立刻做出了轉產應急物資的決定。短短5天之內,在各部門大力協助下,誠格就完成了生產線改造、設備調整、員工招募、生產線工人培訓等多項準備工作。
2月1日起,可供外圍人員使用的普通防護服進行投產;醫用防護服生產線的改造也在同步籌備。
2月9日,誠格轉產后的首批貼條款醫用防護服,已經發往抗疫一線。
為了達到更高的產量目標,誠格員工施行兩班運轉,早班8點到21點,晚班21點到凌晨5點。也就是說生產線上的機器,一天24小時,只有3小時作為停工調整之用。
但在爭分奪秒的生產線之外,相對應的輔助工人卻因春節放假和防控隔離而出現了缺口,產品整理、質檢、包裝等環節,都急需人手。
2月9日下午,浦東新區科經委就相關情況與團區委進行對接,團區委立刻著手進行志愿者招募及后續工作。當晚9點左右,一條招募防護服生產服務志愿者的海報,就在上海市民的朋友圈刷了屏。12小時之內,報名人數已經超過700人,還有不少外區志愿者踴躍參加。
2月10日上午8點,緊急招募的支20人的志愿者小分隊,就來到園區門口報到上崗,連誠格的管理層都感嘆:沒想到響應速度能這么快!
為了配合生產線上技術工人的工作節奏,志愿者服務時間同樣分為白班和夜班,平均每個班次20人,并根據生產要求隨時進行調整。
召集令發布之后,浦東新區團委共收到1200余個志愿者的報名,并根據他們不同的服務時間進行分批分班。從2月10日早班至今,共有約750人次的志愿者在這個工廠車間里,剪線頭,查貼條,貼標簽……從他們手上經過的防護服總量,接近4萬件。
致敬上海態度!
“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當晚9點,上海市新陸職業技術學校年輕教師孫雋云結束了自己的第二次志愿者服務,與同班總共15位志愿者合影留念。有意思的是,這15位志愿者當中,有7位都是被孫雋云帶動過來的。“次志愿者做完之后覺得很有意義,跟朋友們一說,大家也都積極響應。”
對孫雋云來說,為防護服企業做志愿者,還有一點個人原因。就在此前幾天,她一位在武漢的朋友曾在群里求助,說小學同學的媽媽感染肺炎,正在聯系醫院救治。“這位朋友在群里說,當身邊有親戚朋友生病的時候,才覺得疫情離自己那么近,他當時的情緒是非常焦慮的。然后我們學校有兩個學生,家就在湖北,我要每天詢問他們的健康情況。我覺得這種事情,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必須去做一些什么。所以看到招募信息,跟家里人商量了之后,我第二天一早就報了名。”
除了孫雋云的“朋友檔”,當天白班的另一支力量,是來自華僑永亨銀行的“單位檔”。華僑永亨的呂晶說,之前是一位部門同事參與了志愿者活動,單位覺得很有意義,于是組織同事結隊參加,“雖然不能像醫務工作者那樣直接上前線,但普通人也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夜班的二寶媽媽蔡海燕,是拉著弟弟一起的,這也是她的第二次志愿者服務。因為是熟手,她被安排做質檢員工作,說起手上的防護服,她已經頭頭是道了。“不貼條款的防護服,可以給外圍工作人員用,比如道口、海關這種;貼條款的密封性很強,醫院普通科室可以用,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看貼條是不是覆蓋了所有接縫,還有剪去所有線頭,保證拉鎖可以順暢地一拉到底,這樣工作人員穿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阻礙。”
白班13個小時,夜班8個小時,如此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對專業的技術工人來說壓力都不小,對志愿者們的挑戰則更大。孫雋云做了一天的撕標簽、貼標簽之后,當晚手臂酸脹到無法入睡;李丹霞負責檢查防護服的門襟,一次次彎腰從紙箱內取出、打開、檢查,腰酸背痛無可避免。
還有一位志愿者從遙遠的嘉定輾轉趕到周浦來上夜班。凌晨5點下班的時候,回家的早班地鐵還沒有發車,他就在地鐵站等了40多分鐘。
但是,20天了,負責組織志愿者的浦東新區團委工作人員說:沒有聽過抱怨。
共建上海溫度!
“你會覺得這特別上海”
“這在上海應該是很普通的事情吧”
“朋友檔”“同事檔”“夫妻檔”“親子檔”“微信群友檔”……志愿者們結隊報名的情況層出不窮。而在他們身后,是更多的上海人,對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我可能總共帶動了十多個人過來做志愿者,有我的朋友、同事、以前和現在的學生,連我們寵物店老板看到我的朋友圈后,都報了名。我覺得大家心態都是那種很自然、也有點為之自豪的,你會覺得這就是在上海啊,這特別上海。”孫雋云笑說。她的媽媽,本身就是居委會的熱心志愿者。
蔡海燕說,自己的先生曾是一名軍人,“所以我特別能夠體會到醫護人員上戰場卻沒有戰衣的感受。我做了次志愿者之后,他也很想來,但家里得留個人照顧小孩。我婆婆還說,缺人的話她也來,被我們勸阻了。”
早在2月11日,半導體工程師汪翼就和太太一道,來上過一次夜班。因為復工后要居家上班,他特意選擇2月28日周五晚上,來做第二次志愿者服務。“次來了之后,照片被同事看到了傳到公司,老板也特別支持。在上海,這(做志愿者)應該是很普通的事情了吧。”
汪翼笑言,自己次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的,“因為不知道這個事情靠不靠譜。”但從團區委到企業,用細致入微的工作打消了所有志愿者們的顧慮。
在接受報名時,浦東團區委就特別關注和強調個人健康情況;進廠開展志愿服務前,發放《致青年志愿者》的溫馨提示,聯合廠方落實好志愿者防護及體溫檢測等措施。每天兩班開展工作之前,團區委都有工作人員在場,與廠方進行溝通、協調、分組,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團區委還為志愿者們準備了牛奶、面包等食物,并購買了保額50萬元的“守護志愿者”特定保險。
按照時間和班次,團區委組建了多個志愿者微信群。每天不管是晚上9點下白班,還是凌晨5點下夜班,工作人員都會及時在群內發出提醒,確保每個志愿者平安到家。多位志愿者在接受采訪時提到這一點:“特別暖。隨時問問題,隨時都能得到回復,感覺他們就是24小時在線的。”
這對白天正常上班的工作人員來說,當然是極大的體力、精力付出。“他們是志愿者,我們也把自己看為他們服務的志愿者。他們是抱著一腔熱血來的,我們也應該回饋同樣的熱情,讓他們在志愿服務過程中,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他們的好意是沒有被辜負的。我們也是用我們的方式,維護這座城市的文明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