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生產豆腐起家的清美集團,辟出兩條生產線,生產口罩。日產20萬只,除了自用,其他都供政府調配。
2月13日,上汽通用五菱生產的批口罩批量出貨。從想法提出到批口罩下線,僅用時3天。
時間再倒推至2月7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一緊急立法,授權政府采取必需的臨時性應急管理措施,對政府、單位及個人的權責皆有明確規定。具有優先適用的法律效力。
非常時期,非常之責。上海明白,依法科學有序防控,才能織密織牢基層防控網絡。
自決定通過以來,不管是政府,或者企業,都加速與時間賽跑。一方面,一批企業響應政府號召,緊急轉產或者投產口罩、隔離服、消毒液;另一方面,政府加快應急審批允許容缺受理。上海迅速集結出一支抗疫戰場上的“生力軍”。
“集結”:做汽車的,做豆腐的,做服裝的,都來了。
成立于2005年的上海誠格安全防護用品有限公司,主營電弧服、阻燃服等特種防護服,1月27日,市政府相關會議上,宣布該公司被征用,改造醫用防護服生產線。
從宣布被征用到2月1日正式開工,該公司只用了5天時間,期間經歷了一系列調整——包括產線改造、設備調整、招募員工,完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月13日,上汽通用五菱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上汽通用五菱生產的批口罩已批量出貨。從想法提出到批口罩下線,僅用時3天。
其稱,上汽通用五菱是家獲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并通過專業檢驗的汽車企業,已具備口罩研發生產、經營的相關資質。
此前,多家車企公開表示,醫用口罩生產過程中對生產環境的無塵、恒溫恒濕等特殊要求,與汽車生產基地中“涂裝車間”的條件極為相似,這為車企調試產線、轉產醫用物資奠定了基礎。
基于實體制造的產線基礎,比亞迪官方消息稱,已經著手防護物資生產設備的設計制造,口罩和消毒液預計將在2月17日前后量產出貨,預計到2月底口罩的產能可達到500萬只/天、消毒液產能達到5萬瓶/天。
同樣的,2月14日,生產豆腐起家的清美集團,辟出兩條生產線,生產口罩。日產20萬只,除了自用,其他都供政府調配。
上海龍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顯示,正著手辦理相關醫用隔離服許可證,并將在取得相關批復后,開展醫用隔離服的生產工作。此外,公司通過調整相關生產設施布局,對原有生產線進行改造、投資引入口罩生產機器設備等相關舉措,推進高速平面口罩自動化生產線應急項目。
極速:審批、培訓、生產、檢測一并搞定
松江區首家隔離衣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誕生,只用了3天。這其中,松江市場監管局的審批速度,幾乎快到了極致。
2月5日下午,接到上海市經信委指令,位于工業區的上海寶鳥服飾有限公司響應政府號召,愿意生產隔離衣。得知消息,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顧芙蓉立即帶隊前往企業了解詳情。原來,該企業一直以生產普通服裝為主,雖然有設備人員,但因從未涉足過醫療器械領域,對醫療器械生產、管理和備案申報經驗及醫療器械相關法律法規完全不了解。
這天晚上,關于這家公司被政府指定為一次性醫用隔離衣生產點的指令正式下發,區市場監管局連夜成立備案專業指導小組。
2月6日清晨,備案專業指導小組來到企業,組員們依托自身專業知識從零開始手把手指導企業,從查看生產場地開始,到修改體系文件,把關原材料,再到審核申報備案材料,一步一步培訓企業員工,傳授知識,送法上門,確定所有硬件和軟件條件都達到《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后,現場監督企業試生產了一批產品,為了抓住新產品上線時間,搶占時機,積極聯系第三方公司為企業上市前產品加班進行檢測,要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檢測并出具檢驗報告。
2月8日一早,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對企業提交的材料開通綠色通道優先審核,確認申請材料符合要求后下發類醫療器械產品備案憑證和類醫療器械生產備案憑證。
在此之前,金山一家名為玉川衛生用品(上海)有限公司的企業也很著急。這是一家生產出口用口罩的全日資加工企業,之前未取得過我國的醫療器械注冊和生產許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后,該企業時間恢復了口罩生產。
1月27日,金山區市場監管局成立專項工作協調組,指導其申請辦理醫療器械注冊和生產許可。2月3日,上海市藥品監管局審評中心檢查組現場核查。2月6日,企業獲得醫療器械注冊和生產許可,成為疫情期間全市首家民用轉醫療用途的口罩生產企業。
“容缺”:
依法科學有序防控
緊急之時,除了提前介入,政府部門還對企業關鍵材料的缺失,在法律許可前提下,作出最大的讓步。
2月6日,原歐良品國際貿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向閔行區市場監管局申請增加“醫療器械”經營范圍,其股東向窗口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困難。
閔行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視頻在線實質確認未到場股東的真實意思。 閔行區市場監管局供圖
原來,該公司在法國進口了25萬只口罩,屬于一類醫療器械,準備運往國內,目前口罩已經到達境外機場,但是營業執照上還沒有“醫療器械銷售”的經營范圍,需要及時增項。
企業有兩名股東,其中一名股東目前人在溫州,因溫州疫情管控,該股東無法至上海參加股東會,雖遠程召開了股東會,依然無法郵寄相關的決議文書,導致變更申請缺失必要的“股東會決議”材料。根據法定要求,企業申請經營范圍變更必須要提交股東會決議、章程修正案,而該企業目前無法提交的正是股東會決議,不符合應當受理的情形。
了解到企業的難處后,閔行區市場監管局當即做出啟動“容缺審批”的決定,馬上安排受理人員視頻在線實質確認未到場股東的真實意思表示,并由在場法定代表人簽署相關股東會決議補交承諾書,隨后對企業提出的增加經營范圍事項在缺少股東會決議的情況下,當場審批通過,向企業頒發營業執照。
采訪中,執法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按照《決定》規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在必要時依法向單位或者個人征用疫情防控所需設備、設施、場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資,要求相關企業組織相應的疫情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生產、供給。
相關部門則應當創新監管方式,優化工作流程,建立綠色通道,為疫情防控物資的生產、供應和使用以及相關工程建設等提供便利。
“這是上海法治文明發展的必然。”該人士指出,上海依法科學有序防控,各方依法強化主體責任,才能織密織牢基層防控網絡。